傳感器發展曆史
傳(chuan) 感器與(yu) 通信、計算機被稱為(wei) 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和物聯網基礎,其應用涉及國民經濟及國防科研的各個(ge) 領域,是國民經濟基礎性、戰略性產(chan) 業(ye) 之一。當前倍受國際關(guan) 注的物聯網、大數據、雲(yun) 計算技術,乃至智慧城市中的各種技術實現,對於(yu) 傳(chuan) 感器技術的需求也是巨大。科技,讓人類的能力圈不斷擴大。如果說,機械延伸了人類的體(ti) 力,計算機延伸了人類的智力,那麽(me) ,無處不在的傳(chuan) 感器,大大延伸了人類的感知力。
早在20世紀80年代,美國就宣稱世界已經進入了傳(chuan) 感器時代。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,美國就成立了國家技術小組(BGT),幫助政府組織和領導大公司、國有企業(ye) 和機構的傳(chuan) 感器技術的發展。在保護美國武器係統質量優(you) 勢的關(guan) 鍵技術中,有八項是被動傳(chuan) 感器。2000年,美國空軍(jun) 列舉(ju) 了15項有助於(yu) 提高21世紀空軍(jun) 能力的關(guan) 鍵技術,其中傳(chuan) 感器技術排名第二。
美國的發展模式遵循先軍(jun) 工後民用、先改進後普及的發展道路,其特點是顯著的:
(1)重視傳(chuan) 感器功能材料的研究;
(2)重視傳(chuan) 感器技術的發展。美國霍尼韋爾公司的固態傳(chuan) 感器開發中心每年投資5000萬(wan) 美元在設備上,目前擁有計算機輔助設計、單晶生長、加工、圖形發生器、分步重複攝影、自動噴漆。最先進的成套設備和生產(chan) 設備。每三年左右更新n條線路,例如膠和光刻、等離子體(ti) 蝕刻、濺射、擴散、外延、蒸發、離子注入化學氣相沉積、掃描電子顯微鏡、封裝和屏蔽動態測試。隻有這樣,才能保證技術的領先水平。
(3)重視工藝研究:傳(chuan) 感器的原理不難,也不保密,最機密的是工藝(製造)。許多評價(jia) 傳(chuan) 感器不是一般的工業(ye) 產(chan) 品,而是完美的工藝傑作。在美國,大約有1300家生產(chan) 和開發傳(chuan) 感器的製造商,以及100多個(ge) 研究所和學院。
傳(chuan) 感器,不是 KOC 那種的新造詞,而是一個(ge) 非常傳(chuan) 統的常用詞匯,大家在新華詞典中就可以輕鬆找到。英文稱 Sensor 或是 Transducer。“傳(chuan) 感器”在新韋式大詞典中定義(yi) 為(wei) :“從(cong) 一個(ge) 係統接受功率,通常以另一種形式將功率送到第二個(ge) 係統中的器件”。根據這個(ge) 定義(yi) ,傳(chuan) 感器的作用是將一種能量轉換成另一種能量形式,所以不少學者也用“換能器-Transducer”來稱謂“傳(chuan) 感器-Sensor”。